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(记者刘浩)如今网络上随处可见一些号称可以轻松赚钱的套路APP,如消消乐游戏、上海市消充电赚钱等,保委只要消费者简单操作,消消P消就可以获得丰厚的赚钱报酬。这些APP真的套路可以轻松赚钱吗?近日,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此类APP进行了测评,上海市消结果发现,保委这些APP大多来源不明,消消P消所谓的赚钱赚钱实际上是吸引流量的一种噱头。
上海市消保委选择了一款“消灭星星新版”进行评测,套路发现新用户初次进入游戏会赠送66元,上海市消不过暂时还不能直接提现,保委因为提现最低门槛是消消P消100元。进入游戏后,赚钱每关开始都有个红包的方块,消掉可以拿红包,每关结束也能开红包,前提是需要看视频,而且必须观看完整视频,视频时间为30秒至50秒不等,这些视频大多也是推荐一些可以赚钱的小游戏,看完奖励几角到1元不等,不看完没有红包。如果消费者想点击“跳过”,很有可能就进入下载界面。
看似简单的操作,测评人员很快就挣到了80元左右。然而,随着关数的增加,红包却是在一直在减少,玩到20关左右才得到了1毛几分,游戏到了第30关越来越难,虽然可以借助道具,但是这些道具也需要看视频领取。
得到86元以后,看一个视频基本只有3到6分。而且每关需要看的视频开始明显增多,想要获得钱需要看4、5个视频。而得到94元后,看一个视频只能得到2分钱,96元之后,一个视频只能得到1分钱,照这样计算,还需看400个视频才能提现。测评人员坚持看了675个视频后,挣到了100元。却被告知,须连续签到30日并且每日观看完整视频20个才能提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市消保委无法找到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。
除了网络上有很多消消乐赚钱游戏外,上海市消保委还发现,有些应用市场也有一些赚钱APP,而这些APP也会内置大量诸如消消乐游戏的广告和链接。
上海市消保委总结了这些赚钱小游戏的几个套路:赚钱的背后隐藏了大量繁琐的任务。需要消费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才能达到指定的提现金额。而这些任务非常多,消费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观看视频、下载软件、帮助拉新等。
任务奖励“陷阱”让人进退两难。前期任务会得到非常可观的奖励,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继续做下去。但当消费者认为离提现门槛越来越近的时候,任务就会变得多变复杂,奖励越来越少。而消费者感觉离“终点”始终差一口气,但又舍不得放弃。
此外,这类小游戏大多来源不明。在做任务过程中,一不留意就会下载游戏,但这些小游戏大多搜寻不到运营公司的相关信息,却还要向消费者索取相关信息和权限,风险性极高。
对此,上海市消保委敦促应用市场应当加强对于赚钱类APP的审核,一些APP也应当自查清理,不应投放一些来源不明的第三方小游戏的广告和链接,成为套路消费者的帮凶。
上海市消保委还测评了“手机充电赚钱”,进入“充电赚钱”后直接领取了约670000金币,这些金币提现约等于6.7元,同样被告知不能直接提取,注册使用7天后才能提现,提现第一档是0.3元,第二档为20元。
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奖励、转盘奖励、翻牌奖励、抽红包等形式赚取金币,上海市消保委发现很多任务同样需要看视频或者下载其他APP。当手机插上电源时,界面显示“正在充电赚钱中”,差不多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自动加6个金币,不需要任何的操作,而且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额外赠送500金币,要翻倍的话仍需看视频。
那么,这种形式到底能赚多少呢?上海市消保委测试的手机从59%电量充到99%电量,一共用了49分钟,共计赚了2952金币,约等于0.029元。另外测试了几次,差不多都是充1个小时3分钱左右。
此外,上海市消保委还试了猜成语赚钱、走路赚钱、听歌曲赚钱、看小说赚钱等各类赚钱APP,情况也都如出一辙。
上海市消保委认为,这些APP所谓的赚钱更多的是一种噱头,无非就是吸引消费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,从而提升软件的流量,并从中获取流量红利。消费者须谨慎下载,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如果有些消费者想体验一下这些赚钱APP,不要有过高的期望,同时务必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。
责任编辑:27
近日,教育部印发《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》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,旨在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,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、贡献力,推 ...
重塑“向往的生活”!《设计新生》项目首站落地佛冈县水头镇_南方+_南方plus从全国出发,向潖江而行,以“设计”为媒,赋能乡村振兴。3月30日,2024年青年设计新锐项目推选系列活动之《设计新生》方案 ...
10月17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市场监管局在古障集贸市场开展“手机变砝码”活动,工作人员为消费者的手机称重并贴上重量标签,让手机秒变“砝码”。该局还对集贸市场商户使用的计量器具开展“免费上门检定服务 ...
“双11”大促期间,不少人都开启了“买买买”模式。日前,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,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消费环境,公安部公布了10起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,并提示广大消费者增强法治 ...
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 刘浩)近日,上海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公布2021年第1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,结果显示,有4批次食品不合格,涉及茶花花粉、韭菜等。据了解,本次抽检信息涉及7大类食品,包括:饮料、冷 ...
为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、切实保障广大师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近日,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,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原料采购流程、索证索票、食品存储、加工制作、食品留样、餐饮用具清洗消 ...